首页 > 栏目列表 > 正文

侯伊屏

侯伊屏
阅读数2110
侯伊屏
网络迷航者
网络迷航者
个性签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商殷时期的政治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呢?

商殷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度。 商王结合商立国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亲贵合一”的机构建置原则。中央以“贵”—帮助成汤灭夏的贵族贤才为核心,组建中央国家管理机构。地方以“亲”—商王的弟、子为主组建诸侯国,以此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机构网络,共同维护商王的奴隶制统治。 商朝国家机构的体系是中央“内服”制与地方“外服”制。“内服”制机构,是指京都内设置的中央国家各级机构,“外服”制机构指的是设置于畿外的地方诸侯国机构。 商朝的“内服”中央机构主要有协助商王执政发布政令的“相”(或称“卿士”)。相府机构及“相”之本人在商朝佐政中的重要地位。 商朝中央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设置已比夏朝较为齐全,有下几种:一是宫内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侍卫、杂务等事务,执政官员有“小臣”“臣正”等;二是田猎与武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武器及征伐、狩猎事务;三是宗教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祭祀、占卜等事务;四是文秘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文书档案记载诸事,其内官员有“史”“乍册”等;五是宗族事务管理机构,王室宗族事务管理设有“宗”等官员;六是庶民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庶民及奴隶管理事务;七是器械制造事务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掌管制造器械、用具等;八是经济管理类机构—“六府”,《礼记》中说,商“天子之六府”,即指司土府、司木府、司水府、司草府、司器府、司货府。主要掌管全国的土地、森林、水利、粮草、工艺、钱币等赋税的征收与库藏,近似于后世的中央财政、农林、工商、金融各机构。 “外服”(王畿以外)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商朝地方区划基本是方诸侯国机构。所谓“内”与“外”,是以王畿为限:王畿以内为“内服”,王畿以外为“外服”。 中商,又称“大邑商”“天邑商”等,是商朝的国都所在地。这一地区由商王直接统辖,未设其他管理机构。中商之外是邦畿,是商王和宗室贵族的直辖区(或称领地)。 邦畿由商王及官贵直接统属。邦畿之外才是诸侯的封地,分别称为东土、西土、南土和北土。统称“四土”,亦称“四方”。 商朝的地方管理机构就设在这些地区之内。商朝诸候名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商朝诸侯封国内的“诸侯”,既有商王宗室子孙,亦有外姓贵族。其机构内部结构, 基本类似于商王朝的中央政府的模式,即在侯、伯等主政者之下,亦有众僚属佐政。商朝的“外服”诸侯国机构(包括“方”或“邦”)约三千个左右。 在机构设置上,氏族(血缘制残余仍然存在,如“亲贵合一”的机构设置原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奴隶制血缘家族统治网络。同时,商朝的国家机构职能分工还不大明确,文职武事混杂在一起,商朝职官名称与机构名称多相合混杂,官名即机构名,或官有“名”而机构无“名”。

网络迷航者
网络迷航者
个性签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商朝制度

商朝实行的是内外服制度进行统治。“服”的本意是指服侍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内服是王畿之地,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内服有绝对的支配权,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内外服制使商朝对于地方的管理比较松散,中央政府对地方还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网络迷航者
网络迷航者
个性签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商朝的政治制度

1.内外服制度, 但商王对外服的权利是有限的 (不利于社会统治,社会动荡)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 [5] 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网络迷航者
网络迷航者
个性签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唐朝皇族的家谱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565-635年6月25日),长安人,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很快统一了全国。1965年6月25日,李渊去世。 谥号吴泰,庙号高祖,李渊死后葬于仙灵。唐高宗元年(674)八月,改国号为帝尧神。天宝十三年二月,帝尧盛达被尊为小光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君主的典范。 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国号贞观。名字的意思是“济世保民”,他出生在陇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黄凯十八年(599),早年随父李渊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他率兵天下,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将军。66年,宣武门即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过大于过,所以业障不降”,这是后来明君的典范。寺名太宗,大文臣武圣大光孝皇帝葬于昭陵。 3.李贽,唐高宗:一个懦弱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所事事。 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李治,唐高宗(628年至683年),性格“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太后长孙,是自己的第三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最大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在位三十四年,李治于洪道元年(683年)病死。五十五岁时,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谥号皇帝。

网络迷航者
网络迷航者
个性签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唐朝皇族的家谱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代君主 百度百科—唐代年号